![]() |
姓名: | 何文远 |
职称: | 讲师 | |
所属部门: | ||
导师类别: | 硕士研究生导师 | |
导师主页: | 详见研究生导师主页>> |
一、个人简介
何文远,男,河南许昌人,博士,副教授,材料工程系硕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新型能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、低维材料力-电-化多场耦合机制、耐腐蚀堆焊/熔覆涂层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。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、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1项、湘潭大学科研启动项目1项,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面上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。主要研究成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,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,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,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,Dalton Transactions,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、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。受邀担任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、Electrochimica Acta等多个知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。
办公室:机械楼503;邮箱:[email protected]
二、学习工作经历
2006年09月-2010年06月,兰州理工大学,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(基地班)专业,本科
2010年07月-2012年10月,柳工集团小型机事业部,制造技术部,机械工艺师
2013年09月-2020年06月,湘潭大学,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,硕博连读,博士
2020年09月-2023年12月,湘潭大学,六合彩官网 ,讲师
2023年12月-至今,湘潭大学,六合彩官网 ,副教授
三、主讲课程
《材料现代测试技术》、《工程材料与热处理》、《材料科学基础》、《先进焊接方法》
四、研究方向
新型能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、低维材料力-电-化多场耦合机制、耐腐蚀堆焊/熔覆涂层材料的开发与应用
五、获奖情况
1. 2022.11,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,国家二等奖, 第1指导老师
2. 2022.07,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(湖南赛区),省二等奖,第1指导老师
六、科研项目
1. 2024.01-2026.12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(12302204),主持
2. 2022.10-2025.09,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(2022A1515110091),主持
3. 2021.01-2024.12,湘潭大学科研启动项目(21QDZ11),主持
4. 2019.01-2023.12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(11832016),参与
5. 2018.01-2021.12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51775471),参与
七、代表性论著
1.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, 2023, 473: 145046. (共同通讯作者,中科院1区,IF =15.1)
2.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, 2023, 952: 170049. (共同通讯作者,中科院1区,IF =6.2)
3. Dalton Transactions, 2023, 52(14): 4537-4547. (共同通讯作者,中科院1区,IF =4.0)
4.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, 2022, 608: 1377-1383. (共同通讯作者,中科院1区,IF =9.9)
5.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, 2021, 4(5): 4290-4296. (共同第1作者,中科院3区,IF =6.4)
6.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, 2020, 396: 125227. (第1作者,中科院1区,IF =15.1)
7.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, 2018, 768: 33-41. (第1作者,中科院1区,IF =6.2)
8.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, 2016, 23(10): 2483-2491. (第1作者,中科院3区,IF=4.4)
八、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
1. 中国发明专利, ZL201910302407.2, 第2发明人,2022-1-19
2. 中国发明专利, ZL201710487876.7, 第2发明人,2020-3-27
3. 中国发明专利, ZL201510679308.8, 第2发明人,2017-3-29
4. 中国发明专利, ZL202110070613.2, 第3发明人,2022-9-30
5. 中国发明专利, ZL201410442659.2,第3发明人,2017-7-21
6. 中国发明专利, ZL202011430692.5, 第5发明人,2020-12-9